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

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 | www.cyberone.com.tw -《行銷學分教室》- 「雞犬相聞�


中國時報/時論廣場/A23版 黃書緯
2007/10/18
【字體】放大 | 正常 | 縮小
去年七月美國推出twitter的網路服務,它所提供的功能非常簡單,就是「打字」,而且還一次還只能輸入一百四十個半形字(中文約莫七十來字)。但這樣一個陽春功能,推出後不但席捲美國網路界,並且這股熱潮在三、四個月前也吹入台灣。除了個人以外,一些國外的新聞媒體(例如BBC、CNN)也利用twitter作為發佈新聞的另一個管道,更有不少政治人物、商業人士,利用twitter作為他們傳播自身消息的方法。

twitter原本設定的功能是讓使用者紀錄「我現在在做什麼?」,這樣的功能對於常常以更改MSN暱稱或狀態來標示當下心情的人來說,是非常實用的功能。雖然twitter想提供的服務是讓使用者知道彼此正在做什麼,但對使用者而言,twitter其實更像是一個大型的聊天室,對碎唸抱怨當下工作的枯燥、隨口閒聊某間餐廳的口味,卻是足夠的。更重要的是,twitter雖然可以像聊天室,甚至MSN,但它卻不像用MSN聊天時會直接跳到我們的桌面,以致干擾到我們原有的工作。換言之,twitter讓我們在線上世界與線下生活之間,可以取得一個若即若離的距離。

當然,若twitter只是一個要母體網站上閱讀與更新的服務的話,那麼它的擴散效力就不可能像現在這麼大。事實上,twitter透過許多不同網路應用的配搭,例如即時通訊軟體、電子郵件、瀏覽器套件,甚至非官方專屬軟體,讓使用者不但可以選擇讓使用者可以選擇自身認為最方便的方式,在不用連上twitter主站的情況下,更新與閱讀其 他人的碎唸。甚至,透過一些簡單的小軟體,使用者可以透過3 G手機像傳簡訊一樣地twitter,這對想要找朋友、問問題、碎碎唸,但無法上網的人來說,是非常方便的。除此之外,透過一些第三方套件的服務(例如: TwitThis),我們可以把我們正在看的網頁、正在聽的音樂、正在笑的影片,只消幾個點選,就直接透過twitter的網絡分享出去;並且因為我們在 twitter是先成為朋友再進行分享,所以這感覺就比做「摸不到讀者」的網摘來得實在。而除了這些以文字為主的應用外,還有像 twittervision這樣的服務,是透過twitter和 google map的配搭,來呈現出一個具「空間感」的讀取方式。簡單的說,正是因為twitter本身是一個簡單的服務,所以反而因為架構的簡單,而讓使用者可以嘗試去開發出許多不同應的可能。

有的評論者認為,twitter的社會性在於它是一個全球性 的交友網站,但這不過是把「社會」窄化為「社交」,並且僅僅看到「物以類聚」的這一面,卻忽略了twitter在使用上所帶給人「遠近親疏」的感覺。因 為,只要那人的設定是「只給好友看」,或是「這則回覆的對象不在我的朋友清單上」,那我們就無法看到那人的碎唸,也不知道我們的朋友是在跟那個人聊些什 麼。而正是在這個「看不到,但又想知道」的當下,我們感受到一種社會距離的存在(「啊,我果然不是那個圈子的…」),並且經歷了費孝通博士在《鄉土中國》一書中所謂的「差序格局」──社會關係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,是私人關係的增加,社會範圍是一根根私人關係所構成的網絡。

作為一個twitter的愛用者,當我每天上午打開電腦,看到朋友清單上的人開始把他們正在看的、正在聽的、正在想的都丟到twitter 上來時,這種「雞犬相聞」的共時感,讓我真的有種住在農業社會三合院,甚至日本長屋的感覺。而這感覺,遠遠超過什麼「全球性的交友網站」。

(作者為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)

沒有留言: